携手同行,警企共治|打击网络造谣,谨防网络诈骗

首页标题    新闻中心    公司新闻    携手同行,警企共治|打击网络造谣,谨防网络诈骗

打击网络造谣

警惕电信诈骗

 

 

防谣反诈培训,提高反诈意识

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,诈骗和谣言如同隐藏在网络阴影中的黑手,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
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,增强自我保护能力,近日,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网络生态治理的号召,东港派出所携手我司开展了一场以“以宣促防,打击整治网络谣言”为主题的宣传活动。活动中,通过PPT讲解、发放宣传资料、典型案例剖析、现场答疑解惑等形式,提高广大群众对网络谣言的辨识能力,营造“不信谣、不造谣、不传谣”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
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

01

什么是“网络谣言”?

谣言,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,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。网络谣言,是指别有用心人员利用境内外网站、邮箱、聊天软件、社交网站、网络论坛等网络介质,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,且带有攻击性、目的性的不实信息。

02

如何识别“网络谣言”?

第一招  标题排除法

很多谣言都使用耸人听闻、表述夸张的标题和内容,看到上文我们提到“速看、马上删”“中央发话了”之类的标题信息,直接忽略。

 

第二招  查看出处法

谣言编造者为增加点击量,往往会通过拼接、篡改等方式,炮制谣言爆文来吸引眼球,所以不要轻信道听途说、来源模糊、非官方发布的信息。多找信息源,特别是主流媒体,来交互验证。

 

第三招  坐等真相法

政府部门对信息发布有严格规定,确凿的消息会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,关注官方权威媒体账号,就能及时获取辟谣信息。

03

面对“网络谣言”应该怎么做?

●谣言止于智者

不盲从听信网络的只言片语,在尚未全面了解信息前,引人注目的内容不要随意编辑、转发,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,要有求真务实的品质,通过官方等正规渠道了解信息,坚决不做造谣者和传谣者。

●增强自我保护

知识储备越充足,辩证思维就越强,谎言在知识面前自然不攻自破。多读书、读好书,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

●自觉学法守法

无规矩不成方圆,我们享有表达自由的权利,但也要承担起维护真相的义务。对法律心存敬畏,学习法律知识,培育守法好习惯,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我们的家人。

●参与网络建设

你传播的任何一个谣言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因此要谨言慎行,拒绝成为“键盘侠”,坚决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。每一个网民都有义务抵制网络谣言、虚假信息,可以向公安机关反映、举报网络谣言、虚假信息,不冷眼旁观。

电信诈骗形式多样,需时刻警惕

 

 

01

什么是电信诈骗?

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、网络和短信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,设置骗局,对受害人实施远程、非接触式诈骗,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。电信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。有的时候一、两个月就能产生新的骗术,令人防不胜防。

02

电信诈骗常见案例

1.网络刷单诈骗

打着“网络兼职”旗号,以返佣金为诱饵,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。

2.出借身份证件、银行账户     

自己的银行账户必须自己使用,出租和转借银行卡及账户属于违法行为。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,可能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借用你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,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,以及个人信用受损、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。

3.连接存在漏洞的风险WiFi

公共场所中的一些免密WiFi可能实为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虚假“钓鱼”陷阱;使用一些不明“蹭网”APP时,因此需提高警惕,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风险WiFi漏洞造成我们的损失。

4.点击钓鱼网站等欺诈链接     

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短信或社交平台,发送利用伪基站进行伪装的诈骗短信,并附带钓鱼网站等虚假链接,诱导用户点击链接进行账号密码、手机号、验证码等信息填写,导致用户的重要的账号密码等信息泄露。

5.虚假投资理财诈骗

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、发布股票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、婚恋交友平台等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,冒充投资导师、金融理财顾问引诱受害人加入“投资”群聊、听取“投资专家”直播课、接受“股票大神”投资指导,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,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,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,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,并被诈骗分子拉黑,且虚假网站、APP无法登录。

6.冒充网购客服退款诈骗

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及快递信息后,冒充购物网站客服打电话给受害人,称其购买物品质量有问题,可给予退款补偿。随即提供二维码诱导受害人扫描,受害人便根据提示输入银行卡、验证码等信息,最终银行卡的钱便被转走。或者以系统升级导致交易异常、订单失效为由,将冻结受害人账户资金,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。

7.扫码送礼泄露信息

经常能看到“扫码关注送好礼”等宣传广告,街边扫码送礼的活动更是随处可见。很多人抵挡不住免费的诱惑,便会参与扫码领取礼品。免费礼品容易拿,其中风险要警惕。因为通过扫描二维码有可能被窃取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,使得重要个人信息被泄密。

8.使用违规收集信息App     

某些违规App打着疫情监测的名义,出现非授权、超范围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,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、滥用的风险,因此公众在使用相关App时,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。

9.网络贷款诈骗

打着“零门槛”、“无抵押”、“当天放款”等旗号,以预付手续费、预交保证金、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,要求先转账汇款或索要银行卡密码、手机验证码。

10.冒充公检法诈骗     

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、医保局,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,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、验证码进行“资金清算”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

11.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“培训费”诈骗

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、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。

03

如何预防电信诈骗?

“9个凡是”

1.凡是美女裸聊的,都是诈骗;

2.凡是自称以做兼职、返佣金、赚零花钱、挣生活费等噱头,承诺返利,用扫码、转账等方式进行刷销量信誉、到电商平台购买大额商品等网上刷单的,都是诈骗;

3.凡是在社交软件、婚恋网站中,以恋爱为由加好友培养感情后,声称掌握网站漏洞、有内幕消息能够赚钱,引导下载投资APP或进入博彩、理财网站、微信小程序,让投资理财、炒股、炒虚拟货币、炒期货、博彩的,都是诈骗;

4.凡是自称公检法的工作人员,以涉嫌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,索要银行卡信息、密码、验证码或要求直接把名下所有钱款打到 “安全户”接受调查、自证清白的,都是诈骗;

5.凡是利用电话、短信、QQ、微信等方式,冒充领导、老板、客户、老师、学生、朋友、家长,要求转账汇款的,都是诈骗;

6.凡是自称军警或学校领导人,以购买物资为名,要求与指定商家联系并付货款的,都是诈骗;

7.凡是在微信、QQ等社交软件中自称是外国士兵或国外工作人员,让帮忙代收贵重国际包裹并垫付 “快递费”、“通关费”等费用的,都是诈骗;

8.凡是自称医保局、社保局的工作人员,以医保卡、社保卡在外地有大额异常消费记录或涉嫌违法犯罪等为由,要求转账汇款的,都是诈骗; 

9.凡是未经国家金融部门批准的网上投资理财平台、以及所谓财富交流平台、彩票出售、虚拟货币交易的,都是诈骗。

 

“4个不要”

1.不要轻易汇款(不给陌生账户转账、不扫陌生人发的收款码,尽量选择延迟到账);

2.不要轻易相信(不相信主动联系你的各类客服、亲朋好友,借钱转账一定要核实清楚);

3.不要轻易泄密(不向任何人泄露密码、身份证号码);

4.不要点击弹窗(短信、微信、QQ链接和网页弹窗不要点开)。

“6个一律”

1.只要一谈到银行卡,一律挂掉;
2.只要一谈到中奖了,一律挂掉;
3.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要求汇款的,一律挂掉;
4.所有短信,让点击链接的,一律删掉;
5.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,一律不点;
6.一提到“安全账户”的一律是诈骗。
“3个牢记” 
1.牢记验证码是保护资金的最后一道屏障,切勿告诉任何人;
2.牢记不要以为你自己没钱,骗子就会放过你;
3.牢记一旦被骗,果断及时报警。

小编温馨提醒大家:提高警惕,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,莫泄露个人信息,远离诈骗。

 

 

2024年8月23日 09:43
浏览量:0
收藏